饲料营养上,注重营养的全价性和平衡性的同时,在各类添加剂的使用上,要重点放在保健性添加剂的优化应用上,加强饲养技术实施的监督与管理目标,生产水平将会有大的提升,为此,公司制定下种鸡生产管理上的主要要求和操作规范,希各生产单位认真领会执行。
— 种鸡关键饲养管理要求及规范
一.育雏期
1最少在进雏前2周做好育雏的各项准备工作,彻底搞好育雏室内外的环境卫生,并喷洒消毒药消毒2次以上,工作间,鸡舍墙壁,地面等喷洒20%生石灰乳,配置齐各种工具,检修设施,调试保温通风设备等。并安排培训育雏饲养员,明确育雏管理制度等。在进鸡苗前两天先把温度烧到45度以上进行一下高温消毒,等鸡苗来到之前再降到所需要的温度。
2.第一周育雏温度要求室温35-37度,以后每周下降2度,直至温度不低于28度,最主要学会看鸡给温。同时室内湿度调节保持在60-85%之间,同时注意合理必要的通风换气,特别是两周龄以后,保持舍内空气清新。
3.进雏1日龄,保证雏鸡饮水足5小时以上才能给雏鸡开食。同时第一天供饮干净的清水或温开水,也可加一些葡萄糖或者口服补液盐。
4.2-5天龄饮水中加入大观霉素加林肯霉素,按药物说明书的最低用药量使用。
5.光照程序:第1周龄保持24小时,以后每天减少1-2小时,直至自然光照。
6.第27-30天龄进行第一次全群称重,按大,中,小,特小分群,能再分的越细越好,抓体重的均匀度其实越早越好,要注意鸡群的密度,特别是限料后,喂料时一定要保证每只鸡都能同时吃到料。还有采用笼养方式的,应按每条料槽鸡只数量分别称料投喂,喂料一定均匀,并及时匀料多次,才能保证每只鸡采食量的一致性。
7.育雏期间实行最严格的防疫措施采取封闭式管理,员工上班进入育雏岗位工作前先洗手,合理进行带鸡消毒,保持舍内外的环境卫生等。
8.从育雏第一周开始每周都要抽称鸡的体重,15天龄开始要定量喂料(方法按照各品种的体重控制标准),一定要根据鸡群的体重来调整喂料量。
9控制及减少各种应激,不可随意加大各种疫苗的接种量,不可使用毒性大的药物防控疫病或随意加大药量,带鸡消毒时应使用高效低毒无刺激性的消毒药。要严格执行种鸡的免疫程序和药物使用规范。
二.育成期
1.喂料6-21周龄期间采用隔天饲喂的方式饲养。
2.光照程序:育成期在密闭式鸡舍内饲养,能做到人为控制光照时间,6-23周龄是8小时,24周龄加到15小时,育成期使用3W黄光节能灯,24周使用13W黄光节能灯。
3.56天龄左右进行第二次称重分群,淘汰特小鸡和残弱鸡,公鸡依照公鸡的选留培育标准操作规范执行。
4.90—100天龄左右进行最后一次分群,一定要保证整个育成期鸡群体重的均匀度达到85%以上。
5.鸡群的平均体重控制和喂料量要参照饲养标准,使体重增长符合品种的合理体重增长曲线。鸡群的平均体重绝不能低于对应周龄的标准体重,但不超过标准体重50克以内应视为合理范围。
6.鸡群体重的均匀度及性成熟的一致性好与坏,是衡量育成期饲养管理工作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。早或迟开产都会影响到产蛋期的生产水平,用人工光照结合限料,来控制种鸡的开产时间。
7.整个育成阶段要特别做好鸡群的消化道保健和呼吸道病的控制工作。对于鸡球虫,肠炎和鸡霉形体病的防控要做到早发现并及时加强改善饲养管理,结合药物治疗,绝不能把这三种病带到产蛋期,否则将严重影响鸡群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发挥。
8育雏育成期疫病防控几个关键阶段:
1)2-4天龄,针对霉形体和沙门氏菌的净化和控制。
2)13-17天龄,针对球虫病的防控。
3)30-40天龄,对球虫病和肠道病的防控。
4)60-70天龄,对霉形体和肠道病的防控。
5)100-110天龄,对霉形体和肠道病的防控。
6)23-24周龄,对霉形体和肠道病的防控。
三.产蛋期
1.产蛋鸡群在产蛋高峰期前后三周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十分重要,应根据鸡群实际开产时间,开产体重,产蛋率及蛋重等情况,认真研究评估,制定并实际合理的投料计划,避免鸡群快速增重或体重增长不足,从而严重影响生产水平的发挥。
2.产蛋高峰后期4-5周应考虑逐渐减料,避免体重过大,造成产蛋下降过快,这时期应评估是否要逐渐减料,主要评估的因素是体重增长和蛋重等。
3.产蛋鸡群在38-42周龄期间如果饲养管理措施不当,往往产蛋率会快速下降。造成产蛋率快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是(1)控料不合理,体重增长过快或不增长,或体重下降。(2)鸡群经常发生较严重的应激并引起不良反应,如接种疫苗,用药等(3)鸡群发生疫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,一些细菌性病随着日龄增加逐渐严重。如肠炎,沙门氏菌,霉形体等,这些病都与饲养管理有着很紧密的关系。
4鸡群在40周龄后,要求每周最少淘汰残弱和低产鸡0.25%(按月计最少1%),这是保证鸡群整体健康,提高产蛋水平,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。
5.产蛋期关键阶段要认真评估,谨慎控制用药,比如如下几个敏感阶段(1)产蛋高峰前2-3周(2)高峰期后3-4周,(3)40周龄前后,(4)加强免疫注射接种各种油乳剂疫苗前2周。
(二)技术管理要求及规范
一.种鸡人工受精
1.产蛋期公母比例控制在1:30-50是正常的并完全可以做到高质量的种鸡输精操作。
2.公鸡精液质量(主要是活力)是获得种蛋高受精率最基本及重要的条件。生产上要求每月进行公鸡精液检测,凡是弱精或死精的公鸡绝不能使用。
3.母鸡每隔4-5天输精一次,每次输原精液0.025-0.03毫升。
4.输精操作过程要尽量减少细菌感染母鸡生殖系统,输精器具应经清洗消毒后,才能使用,保持一只鸡一个胶头,操作员每输完一管精液要进行洗手消毒等防疫措施。
二.环境卫生和防疫净化消毒操作要求
1.饲养员每天最少安排30分钟进行日常卫生工作。
2每个生产小组每月底安排一次舍外卫生大扫除,鸡舍之间空地或生产区空地不能长杂草。
3.要长期坚持做好灭蚊工作,每月最少喷洒农药灭蚊蝇一次。
4.具体防疫净化消毒措施要求如下:
(1)每次鸡舍清栏后,须尽快安排人员撤底把鸡舍冲洗干净,分别用农福和百毒杀消毒药消毒2次后,用20%石灰乳把工作间及鸡舍内外墙涂白。育雏室也可增加福尔马林熏蒸消毒一次(育雏室熏蒸消毒在潮湿状况下进行效果最好)
(2)每次进鸡前,场长需对鸡舍内外的环境清洁卫生及消毒情况进行检查,报告经理并由经理验收同意后才允许进鸡。
( 3)每周对鸡群最少喷雾消毒2次,允许使用的消毒药是卫可和金碘、蓝光消毒剂(有效成分为:二氧化氯),百敌克2050。
(4)要求饲养员不得超过2天更换清洗消毒工作服一次,更衣室应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管。
(5)生产区主要道路,生产区门口区域,进风口区域和更衣室应安排饲养员值日进行清洁卫生工作,并要求每天最少进行消毒一次,消毒药使用农福或烧碱。
(6)生产区主要道路,生产区门口消毒桶要保持有消毒药,消毒药使用农福。
(7)饲养员每次上班进入工作岗位必须对手进行消毒,消毒药使用新洁而灭。
(8)两幢鸡舍之间及鸡舍后面区域最少每月进行2次除草及卫生消毒,消毒药用可选用农福,烧碱和石灰。
(9)每天各舍检出的死鸡要及时打包好放到各生产组指定的收集桶内,不得放在鸡舍或工作间或鸡舍门口等地方,死鸡收集桶应是有盖的。
(10)凡是每次需对鸡群投放药物或注射疫苗后当天应对鸡群喷雾消毒1次。
三免疫
1. 所有免疫接种操作生产组长必须在现场,加强监督并参加接种疫苗操作。
2. 注射接种油剂疫苗,疫苗应在40度左右温水中预热至30度后才能注射。疫苗稀释及注射器的清洗消毒调试等准备工作是生产组长职责,不允许饲养员操作。
3. 凡注射接种疫苗前2周应对鸡群的健康进行评估分析,对于亚健康状态鸡群要提前投药加以净化控制,特别是产蛋期鸡群免疫注射油剂疫苗时,否则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,造成产蛋大幅度下降和影响免疫效果。
4. 凡是注射接种疫苗完成后应进行带鸡喷雾消毒一次。
5. 从已经免疫第2次油剂疫苗(ND,H5,H9)起,凡是注射接种油剂疫苗后20-25天,每批鸡群应抽血检测HI抗体滴度7个滴度以上(含7),必须马上补做疫苗。
四.疫病控制及药物使用
疫病控制总的目标原则是,主要依靠良好的饲养管理,优化保键性添加剂的组合使用,提高鸡群自身的抗病力,总结制定本场科学的免疫程序,尽可能地减少抗菌素的使用。这是最经济,最科学的疫病防控原则,也是我们今后饲养管理系统思维中最核心的部分。要在某些关键的饲养阶段还是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控制疫病的,建议在下面阶段对鸡群进行健康评估,适当使用抗生素进行疫病控制或净化。
(—)产蛋期疫病防控关键饲养阶段
1.产蛋高峰期前2周针对霉形体和肠道病的防控。
2.产蛋高锋后4-5周,针对霉形体和沙门氏菌的防控。
3.40周龄前后针对霉形体和沙门氏菌防控。
4.春夏季节针对卡氏原虫病的防控。
(二)针对不同非病毒性常见病供选择允许使用的抗生素
药物的使用是由场长以上生产主管决定,生产区长以下主管不得决定使用药物。使用抗菌素和消毒药只允许使用公司同意应用的品种,生产场长或组长不准要求业务员采购其它任何类型的抗菌素。
1. 霉形体(慢性呼吸道病)林肯加大观霉素,泰妙菌素,泰万菌素,替米考星,强力霉素,硫氰酸红霉素等。
2. 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,环丙沙星,恩诺沙星,速服宁(黄胺类药),林肯加大观霉素,阿莫西林,磺胺氯达嗪钠粉,头孢噻肟钠,头孢喹肟等。
3. 肠炎:安来霉素,氟派酸,新霉素,硫酸粘菌素,三黄翁口服液(中药)。
4. 卡氏原虫病:泰灭净,速服宁。
5. 球虫病:注意使用低毒低不良反应的药,同时注意使用药物效果及轮换用药。
(三)保健类添加剂的使用,丁酸钠(包膜)300-1000克/吨料,肽菌素160克/吨料,优酸净(有机酸)每周饮水2个半天,优菌素,在应激和肠道不好时使用3天。
(四)饮水系统的消毒和保洁方法:
1.鸡舍在空栏期间未进鸡前,使用优垢净浸泡水管24-48小时,然后放水,再用清水冲洗,最后再用蓝光(二氧化氯)浸泡5-6小时,再用清水冲洗。